北航游戏网:本站主要提供海量正版软件本地纯净,安全,无捆绑软件下载服务,热门软件和游戏应有尽有,每天更新大量精品手游及绿色软件!
网站地图
你的位置: 首页 > 游戏资讯 > 手游攻略

圣歌完成军团兵挑战(9.0暗牧先做哪个橙装)

  • 2023-07-12 14:35:21
  • 来源:编辑铺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9.0暗牧先做哪个橙装

审慎沉思(通用橙,宏伟宝库)

中外历史上有哪些惊心动魄的刺杀行动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埃及前总统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竟然在庆祝国家十月战争胜利8周年的阅兵式上被当场刺杀身亡,一时间惨案震惊世界。

刺杀经过

1981年10月6日,是埃及庆祝“10月战争”胜利8周年的大喜日子。这天,萨达特总统身着崭新的元帅服,肩佩西奈之星绿色绶带,前往开罗胜利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当日12时59分,天空上飞行的六架海市蜃楼战斗机刚刚表演结束,受检阅的炮兵分队缓缓驶来,即将达到检阅台时,一辆130炮车悄悄偏离规定路线,并开到检阅台前停了下来。

对此,检阅台上的萨达特等人以为是正常的阅兵程序,并不以为意。正在检阅台上的人员疑惑之时,突然从炮车上迅速跳下陆军上尉哈立德和3名士兵,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冲向了检阅台,哈立德还将一枚手榴弹扔向了检阅台,并抬起向萨达特疯狂扫射,另外3名士兵则向检阅上萨达特右侧的穆巴拉克副总统和左侧是国防部长艾布·加扎拉等人射击。萨达特总统颈部中弹当场死亡,一同遇难的还有武装部队参谋长和总统私人秘书等7人。等到现场保卫人员反应过来的时假,惨案已然发生。

当时,一名正在进行实况转播的记者曾勇敢上前阻拦,不幸被当场射杀,正在进行实况转播的电视台主持人更被惊地连声大叫:“刺客…叛徒…”

这时,时钟显示的是13时01分,短短的2分钟,便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刺杀惨案。

那么,恐怖分子是如何躲过层层检查而实施的刺杀呢?

安保漏洞

其实,负责阅兵安全保卫工作的国民警卫军司令马斯大林里将军部署的还是很严密的,只是阅兵的队伍中混进了早就潜伏的“崛起”组织中激进派成员,也就是刺杀行动的主犯哈立德·艾哈迈德·沙乌其·布里陆军上尉。关键,哈立德还是阅兵炮兵分队的队长。因此,为哈立德作案提供了便利条件。

临阅兵前,哈立德以为由,用“3名国家情报人员”顶替了炮兵分队中的3名士兵。因此,顺利躲过层层安全检查,最终刺杀成功。

萨达特遇难后,遗体被安放在纪念十月战争阵亡的无名战士纪念碑下。

刺杀原由

1977年11月19日至21日,萨达特为了化解埃及和持续30多年的战争对峙局面,毅然访问。

1978年9月18日,在美国的协调下,埃以双方签署了“戴维营协议”。

1979年3月26日,埃以双方又签订了《埃以和平条约》,埃以持续30多年的战争对峙局面正式结束,并收回西奈半岛百分之六十九的领土。

也因此,萨达特先后被诺贝尔和平奖评议委员会和国际记者协会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和“哈马舍德和平奖”。

但是,他的这一系列做法,却遭到了阿拉伯世界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萨达特背叛了世界,阿盟将他开除并进行制裁,国内反对的浪潮也极高。因此,造成极端宗教分子和分子对他非常的敌视和仇恨,最终导致遇刺身亡。

刺客结局

结果,刺杀萨达特的哈立德、阿巴斯、阿海勒、阿勒四名凶手被当场抓获,在审讯中他们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最终法院宣判哈立德等四名凶手死刑。同时,武装部队也进行了大清洗,约有100多人被开除。

由此可见,越是重大的活动,犯罪分子越有机可趁,也更加说明官兵的政治审查是多么的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

太平军如何打赢“三河大捷”这场生死存亡之战

三河之战:湘军百战精锐,还有名将指挥,却输给了太平天国的二流部队,非常有意思。李续宾是悍将没错,但吃不透“围点打援”战术,被二流的太平军部队全歼在庐州南面。

一、参战的李续宾部:湘军百战精锐,也是湘军的“根底”

三河之战,湘军前后阵亡7000余人,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个个身经百战,作战经验十分丰富,属于“老兵”。

湘军,顾名思义,就是以湖南、湖北人为“主力”的一支私人武装,并非清朝的直属部队,与八旗、有着本质区别。湘军也不是曾国藩一人的,曾国藩也不是最早创办湘军。

太平军兴起时,江忠源率先创办“楚勇”,协助八旗、战败。江忠源,号称湘军“鼻祖”,也是第一个得到巡抚等封疆大吏头衔的湘军主帅,却在1854年被胡以晃打死。

太平军进入湖南后,咸丰下令各省兴办团练,湘军应运而生。此时,罗泽南、李续宾招募4千余人,并率先打出“湘军”的旗主。曾国藩招募一万多兵马,组建陆军、水师:塔齐布的“常胜营”,以及彭玉麟、杨载福的长江水师。

罗泽南、李续宾率兵投奔曾国藩,但自己的掌控部队,不许他人染指。曾国藩可以直接插手到底的部队,只有塔齐布的湘军、长江水师,以及后来的“吉字营”。罗泽南、塔齐布构成曾国藩的左膀右臂,也是湘军的“根底”。

湘军、太平军长期厮杀,互有胜负。罗泽南、李续宾不断扩充兵马,也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1855年,塔齐布暴毙而亡,所部由周凤山率领,被石达开在樟树镇打残,元气大伤。

塔齐布、周凤山相继出局,曾国藩在江西的处境岌岌可危。此时,罗泽南、李续宾追随湖北巡抚胡林翼征战,围攻武昌,还击败了石达开的援军,成为湘军的绝对顶梁柱。

1856年初,罗泽南阵亡,李续宾接管所部。1856年12月,韦志俊弹尽粮绝,撤出武昌,胡林翼、李续宾入城,夺取了长江中游军事重镇武昌。

1857年,李续宾围攻九江,打持久战,破城而入。林启荣宁死不降,17000多太平军将士被处死,血流成河。连克武昌、九江,李续宾声名显赫,成为咸丰的红人。

1858年9月,胡林翼从湖北东征安徽,李续宾是绝对主力。此时,鲍超、多隆阿等悍将,都要配合李续宾作战。清朝的希望,湘军的希望,也在李续宾。

可以说,投入三河之战的7000湘军,是绝对的精锐,也是湘军的“根底”,故而能连续夺取潜山、太湖、桐城、舒城等重镇,兵锋直抵三河镇,威胁庐州。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陈玉成调兵解救南京,安徽太平军并不多,湘军夺取城池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再则,鲍超、多隆阿围攻安庆,牵制太平军精兵;袁甲三、李孟群率三万兵马在六安驻扎,也可以作为辅助。

二、陈玉成、李秀成部:太平军二流部队,过了巅峰时代

相对湘军而言,此时的太平军已经过了巅峰时刻,属于二流部队,跟李续宾所部相比,压根就不是一个档次。再则,太平军来回作战,疲惫不堪,而湘军却是以逸待劳。

杨秀清时代,奉行精兵政策,太平军数量不多,却很能打仗。天京后,太平军的精锐部队相互厮杀,2万多骨于,元气大伤。此时,存留下来的太平军,几乎都是二流部队。

先说李秀成部太平军,可以用“乌合之众”来形容。天京前,李秀成的名气并不大,自然没啥兵马。1857年5月,石达开外出单干,各地将士纷纷前往投奔,镇守桐城的李秀成只有7000多老弱。

正如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翼王带走满朝精锐,那时我在桐城,不足七千人,都是老弱无法随翼王去之人。”那么,李秀成所言属实吗?答案是,李秀成并没说谎,他确实很弱。

李秀成被围困在桐城,秦定三猛攻城池,李秀成只能书信陈玉成,让他从宁国带兵来解围。1858年初,李秀成想解除南京之围,攻打“江北大营”,却被德兴阿打败,再次向陈玉成求援。

李秀成所部太平军,连清军的都不一定打得能赢,更别说是与湘军精锐对决了。陈玉成所部,情况比李秀成好,但跟李续宾所部相比,也是差很多,且曾经遭遇惨败。

陈玉成所部太平军,是翼王石达开率兵“靖难”,韦昌辉时,留在宁国的部队。那么,这支部队究竟如何呢?答案是:整体可以,却并不精锐,是李续宾的手下败将。

1855年11月,石达开率1万兵马增援武昌,受挫于胡林翼、李续宾、蒋益澧的反击。为此,石达开留下3千人给韦志俊后,进入江西作战,攻打曾国藩,在樟树战击败周凤山,曾国藩困守南昌。

转战江西期间,石达开扩招兵马,得到6万人。1856年3月,石达开留下部分兵马镇守江西各地,自己率3万人回京参与摧毁“江南大营”,攻打向荣所部。

摧毁“江南大营”后,石达开率兵西征湖北,秦日纲、李秀成东征江浙,追击清军残余势力。石达开再次增援武昌,还是受挫于胡林翼,无法突破湘军构筑起来的防线,鲁家港大营还被湘军焚烧。

1856年11月,石达开回京“靖难”,韦昌辉。洪秀全送来北王韦昌辉首级后,石达开入京辅政,将驻扎在宁国的兵马交给陈玉成。石达开单干时,陈玉成不跟他,却有部分将士离开。

陈玉成的家底,就是石达开的“靖难之师”。1857年,陈玉成带着一堆难民进入湖北作战,经过一年的训练,得到一支较为精锐的劲旅。再则,陈玉成从两淮“捻军”中挖掘人才,组建一支骑兵,这是太平军的精锐所在。

陈玉成、李秀成所部太平军,相对杨秀清时代而言,就是一支二流部队,作战能力不如湘军。再则,太平军在东线、西线来回作战,劳累奔波,压根就没有休整时间。

李续宾攻打三河镇时,陈玉成、李秀成正在浦口作战,与“江北大营”进行战略决战。摧毁“江北大营”后,陈玉成、李秀成火速赶到三河,马不停蹄,气喘吁吁,又跟李续宾厮杀,其难度可想而知。

三、“围点打援”战术,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李续宾玩不转

论精锐,太平军不如湘军;论体力,湘军以逸待劳,太平军疲惫不堪;论后勤补给以及队友支持,陈玉成、李秀成更像是“孤军奋战”。整体情况看,湘军处于优势,太平军劣势明显,但战局逆袭了。

许多人都说,李续宾惨败三河镇,是因为“孤军深入”,将士疲惫所致。纵观太平天国战争,疲惫的应该是陈玉成、李秀成,李续宾总体情况要好很多。李续宾战败,主要是玩不转“围点打援”战术,以及缺乏作为主帅应有的素养。

李续宾跟石达开有点类似,是一员“良将”,作为主帅并不合格。东王杨秀清指挥,石达开可以百战百胜,妙计百出;一旦没有杨秀清,石达开屡战屡败。胡林翼指挥下,李续宾也是常胜将军,进展顺利;没有胡林翼,李续宾就玩完了。

胡林翼,湘军中最优秀的主帅,是清朝“中兴基石”,曾国藩都自愧不如他,“润芝才华,胜我百倍。”润芝,就是胡林翼,后来的伟人都非常佩服他。

没有胡林翼重组湘军,以及改变战略战术,清朝就不可能击败太平军。没有胡林翼苦苦支撑,清朝也挺不过最艰难的1856年。曾国藩复出,左宗棠得重用,都是胡林翼在操作。

针对湘军、太平军各自的优缺点,胡林翼改变了曾国藩的作战模式,不再强硬攻城和阵地战,而是采取“围点打援”战术,跟太平军打消耗战。为了达成目的,胡林翼训练出一支精锐的骑兵,以及强大的水师,达到将城内外太平军“隔离”之目的。

武昌、九江顺利拿下,石达开、陈玉成、黄文金增援城池的失败,都是“围点打援”战术的功劳。可惜,李续宾攻打三河镇时,胡林翼正好回家“丁忧”,他自己一人,自然就玩不转了,也不知道怎么操作。

“围点”跟“打援”应该相互配合,缺一不可。按照胡林翼的做法,湘军先围困城池,挖掘长壕、构筑堡垒,不让城内太平军出来。强大的骑兵、水师,掩护外围,打击太平军增援部队,截断对手粮食运输线,耗死他们。

那么,李续宾是如何操作呢?李续宾围困城池后,立刻展开进攻,而不是进行持久战、消耗战。陈玉成抵达战场后,李续宾也没有固守营垒,而是主动出击,又遇上大雾天气,不灭亡才怪。

武昌之战,负责“打援”的是蒋益澧,因李续宾独占军功,蒋益澧不满意,不辞而别,回家“养病”,后来投奔左宗棠。九江之战,负责“打援”的是鲍超、多隆阿,李续宾主要负责“围城”。

李续宾所部虽然是百战精锐,但主要负责“围城”,而不是“打援”,更不是强硬攻城,没有必死的决心与勇气。三河之战,李续宾貌似忘记了自己的“角色”扮演,强攻三河镇后,又跟陈玉成决战。

李续宾攻城,吴定规严防死守,以“堡垒”为掩护,用还击。湘军猛攻十几天,才摧毁九座营垒,死伤一千余人,得不偿失。攻坚战不是“围城”,强攻只能付出代价。

盛唐时期,哥舒翰率十万兵马攻打石堡城,守城的吐蕃兵不足八百,唐军阵亡万余人。湘军不如唐军能打,人数也不如唐军,李续宾更不是哥舒翰,强攻三河镇营垒,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吴定规坚守,为陈玉成、李秀成增援赢得时间。从浦口火速赶到三河镇,太平军能投入作战的也就三万多人,且不如湘军精锐。当然,陈玉成还有“捻军”这盟友,却并不靠谱,他们是否参战,得看太平军的表现,看情况而定。

陈玉成、李秀成到来,李续宾也不休整兵马,还主动进攻。李续宾认为,陈玉成所部并不强大,石达开的“靖难之师”是自己的手下败将。从心理上,李续宾就有优越感,对方是“手下败将”,又有何惧哉。

李续宾忘记了自己一直充当“围城”的角色,干起来“打援”的活。4千湘军分兵出击,突袭陈玉成的大营。陈玉成早有准备,且中途起了大雾,太平军乘势将湘军包围在烟墩岗山顶,挖掘长壕、构筑堡垒,不让他们突围。

得知湘军被包围,李续宾想率兵出击,但陈玉成、李秀成又“提前”一步来到湘军大营,将李续宾包围起来。如此,湘军被分割包围,不能相互增援,只有血战突围一路可走,但李续宾做不到。

陈玉成、李秀成联手“踹门”,湘军死伤惨重,却并未溃败。此时,李续宾缺乏主帅品质的缺点暴露无遗,他仅仅坚持一天,就自尽而亡,丢下湘军不管,数千兵马就这么被陈玉成、李秀成消灭。

李续宾自尽前,将一封书信交给部将周宽世,让他转交胡林翼。周宽世一番血战后突围而出,旋即来到湖北招募兵马,恢复元气。1859年6月,距离三河之战才6个月,周宽世就在宝庆城下击败石达开的主力。

从三河之战来看,陈玉成、李秀成所部太平军并不精锐,只能算是二流,且来回在东线、西线作战,疲惫不堪。李续宾所部湘军,是百战之精锐,经常击败太平军,心理上有优越感,战斗力非常强。

太平军赢得三河之战胜利,离不开陈玉成、李秀成密切配合。但是,李续宾玩不转“围点打援”战术,在角色扮演上定位不准,是此次惨败的主要原因。至于李续宾自尽,并不是情况危急到无路可退的地步,而是心理素质不过关,否则周宽世就出不来了。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古代印度次大陆的“象军”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印度史上首次出现“象军”大约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古印度,但是在大约四千年前,印度河的文明中就开始出现训象。这些大象被人从野外捕获,而后进行驯化。起初主要是让这些大家伙用于农业生产,但是渐渐的这些大型的生物的身影就出现在战争之中,而且人们发现,雌性大象更凶猛并更具战斗力,于是公象用于农业,雌象用于战争,这也就是所谓的“战象”。

在战场上,那些古老的印度士兵,端坐在高大的象背之上,利用高耸的象背用弓箭和标枪向敌人施放投射型武器。而且还可以驱使战象踩踏敌人和冲击地方的阵型、马队。吠陀时代的诗歌就出现大量赞美战象和象兵的圣歌。不过在同时期的东方商朝,也出现了战象,人们将栖息在黄河流域的大象进行驯化,但是后来这些大象灭绝了。而后越来越多的国家使用战象,托勒密王朝的埃及人、迦太基人、努米底亚人、库什人等等,都有了战象。

当然战象并不是能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驾驭这些庞大的生物你需要很大技巧,如果要用他们突破敌人防线、摧毁敌人的战意,就必须配合支援。战象通常会在一只突袭部队的掩护下进入战场,突袭部队必须保证战象不被敌方轻装部队骚扰,这样他们就可以顺利地攻击敌人。在战象的长牙刺穿敌兵、将敌人扔到天上去或者踩扁之前,它光靠体型就能吓垮敌人。

但是即使是在最佳情况下,战象的行为也是无法预料的:当它们的驾驭者受伤或者死亡时,它们会暴怒,但他们也可能在接近崩溃时攻击自己人。但是,在恰当的时候派出战象,它就能横扫千军,简直就是古代的“坦克”。这些大型的玩意儿,连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都望而生畏。

而且印度还出现了披甲战象,给战象披上铠甲,不但能更好的保护大象少受对方长矛和弓箭的伤害,而且闪闪发光的铠甲,让战象显的很酷。

面对这种大型生物,人们使用过很多方法来解决它们,但是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皮糙肉厚的大象用弓箭射击并不是很奏效,如果派骑兵用长矛去刺杀,往往马匹会被大象掀翻。不过凯撒曾经让战斧军团用战斧砍大象的腿,以此胜利过。还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听起来有点奇葩,但据说很有效,而且有成功案例。那就是将猪身上涂满燃油,点燃后让这些猪冲向战象,战象会被惊吓到,受惊后的大象会自相残杀。这些猪临死还要变烤猪,多悲催吧。但是这个真能奏效吗?被点燃后的猪真的会准确的跑到对方那里,而不是己方?这是个问题。

标签:

游戏推荐

更多

手机游戏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