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游戏网:本站主要提供海量正版软件本地纯净,安全,无捆绑软件下载服务,热门软件和游戏应有尽有,每天更新大量精品手游及绿色软件!
网站地图
你的位置: 首页 > 游戏资讯 > 手游攻略

航海日记炮弹搭配(除了红旗军演,世界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军事演习)

  • 2023-06-20 11:45:57
  • 来源:编辑铺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除了红旗军演,世界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军事演习

45分钟内打出地表最强火力输出,1万多发炮弹、265吨瞬间倾泻到40多平方公里的战场上,全球陆军实力最强的两个大国同台竞技,中俄联合出击的威慑力震撼西方,这就是著名的“西部联合-2021”军事演习。与他比起来,美国的红旗军演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图为中俄参演部队整装待命。

西部联合-2021军演中,中俄一共出动1万多人的参演部队、200多架次飞机、400多台装甲车辆和100余门大口径火炮。其中,参演的陆地部队由我军一个中型合成旅为主,加强了集团军属炮兵部队、电子支援部队等单位,并且联合了空军的作战力量,组成一个功能完备、体系完整的战役级地面作战力量。使用的先进装备很多,包括我军的歼-20、歼-16、歼-11B、歼-10战斗机,武直-10、直-19、直-8G等直升机,运-20、伊尔-76等大型运输机,红旗-16、红旗-17等防空导弹,08型轮式装甲车、11式轮式突击车等地面战车,以及俄军的苏-30SM战斗机。

图为俄军参演部队使用我军的08式轮式装甲车,并且为其装填穿甲弹。

此次演习中,空中力量率先登场,歼-20挂载对地打击,隐身突击了假想敌的指挥所、防空阵地,完成“踹门”任务后,歼-11B、歼-16轮番登场,对假想敌的前沿阵地、仓库、火力点、集结地域进行了密集袭击。随后,数字化炮兵对已经侦察确定的目标进行了精确火力打击,察打一体无人机也迅速出动,对整个战场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巡航、打击,持续压制敌人火力点。

图为西部联合-2021演习中,进行空地一体纵深突击。

演习的最后阶段,火炮集群集体齐射,陆军机械化部队发动攻势,在战斗机、武装直升机、轮式突击车的空地一体化纵深突击中,假想敌被消灭殆尽,演习顺利落下帷幕。此次军演中,81%的装备是新型装备,突出了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和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作战,体现了中俄两军的高度互信和密切协作。

图为参演的轮式装甲车辆。

演习中,俄军除了苏-30SM战斗机之外,仅携带AK-12B突击步枪和40毫米火箭筒参演,在进行了对我军装备的适应性训练后,随即被投入演习战场,在演习中,俄军也和我军一起驾驶着轮式装甲车参战,而且是参与了从战车后勤保障到实际作战操作的全流程。类似的一幕还出现在去年举行的高加索-2020军事演习中,当时,我军参演部队就是携带轻武器进入俄罗斯,并且驾驶俄军BTR-80装甲车参加了演习。

图为参演俄军携带轻型装备作战。

中俄互相开放现役装备给对方驾驶,体现了高度的战略互信。过去,只有军事联盟程度较深的两个国家,才会互相开放自己的装备给对方使用,比如美国和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就连日本与韩国这种普通的军事盟友,都不可能开放现役装备给对方使用。中俄虽然不是军事盟友,但却是“背靠背”的两个大国,构建了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军事政治同盟的亲密水平和合作范畴,中俄互相开放部分现役装备给对方,不仅具有相当的象征意义,而且还有很强的实战价值。

图为参演部队进行空中突击演习。

例如,在中俄联合参战的实战当中,假如俄军没有携带重型武器参战,那么他们可以使用我军重装备作战;而双方联合指挥演习,也方便在实战中,由其中一国去指挥两军的作战,毕竟实战中,其中一国指挥暂时瘫痪是有可能的,此时由另外一方代为指挥,也是一种办法。这种高度的互信体现出中俄联合的高水平,正是这一点引起了西方的高度关注,美国《太阳报》指出,中俄军演“令人生畏”;法国媒体更是指出,中俄军演让世界相信,这两个大国的联合战力,超越了西方和北约。

当然,此次军演还体现了我军作战编成和战术的先进性,比起过去有了巨大进步。参演的中型合成旅是一种类似于美军“斯特赖克旅”的作战部队,具备整编制空中运输和部署的能力,所有的装备、人员、物资、设备可以在一夜之间完成数千公里距离的快速部署;同时,这样的部队可以在行进中、机动中完成作战,不需要开赴作战地域后才展开作战,他完全可以在整个战场内机动突击、机动防御,在行进中完成整场战争。

图为参演部队进行空地一体火力打击。

我军的进步也让俄罗斯感到惊讶,俄罗斯媒体就指出,的旅级作战部队,对于俄罗斯军事改革具有很强的参考性,俄军的军事改革先是从师改旅,然后又从旅改为师,最终收获不大,创新编成的营级战斗队虽然在乌克兰、战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比起的合成旅,还是差距很大。因此,西部联合-2021军事演习,堪称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较大规模、意义重大的一次军事演习,比起美军一年一度、红蓝对抗的例行性红旗军演,要重要太多了。

海军成立70周年之际,又会有哪些新装备亮相

按当前发展和建造来看,到我国海军70岁生日时可以服役的新装备大概有:

1,055型导弹驱逐舰。

055型导弹驱逐舰

解放军海军新一代万吨级导弹驱逐舰,采用全燃动力、射频综合集成及通用垂直发射系统,由船舶重工集团701研究所设计、江南造船厂与大连造船厂共同承建,2017年11月已经有6艘建造和下水。首舰在2017年6月28日下水,目前的状态为:下水舾装。

2,001A型航空母舰。

001A型航空母舰

解放军海军的一型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是自主设计、研发、配套、建造的第一型航空母舰。与2017年4月26日下水,目前的状态为:系泊试验。

3,093B攻击性核潜艇。

093B攻击性核潜艇

该型核潜艇是在093型潜艇基础上研发而成的,增加了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可以发射反舰导弹和巡航导弹。

093型潜艇是解放军海军研制的一种攻击型核潜艇,由位于辽宁葫芦岛的渤海造船重工业公司船坞负责建造,用来代替老旧的091型核潜艇。

按目前来看093B型攻击核潜艇已经开始服役。

4,电磁轨道炮。

电磁轨道炮

是一种与单极马达原理相似的电磁炮发射装置。磁道炮以电流产生的劳仑兹力加速载物,令其沿平行的导轨移动,并进入下一个轨道继续加速。

磁道炮的动力来源与其他武器不同,不使用炸药与推进剂,而是使用电磁力取得巨大动能来发射炮弹。

2018年2月1日,在072型登陆舰上新安装的舰炮,被认为是解放军实验中的电磁轨道炮。

为什么二战时水面舰艇不使用空心装药(聚能破甲战斗部)的炮弹

的选用,自然应该对症下药。题主问为什么二战战舰不使用空心装药破甲弹,我们不妨先看一下二战战舰主要面对些什么目标,再根据目标的特性来分析采用空心装药破甲弹的可行性。

↑如果是支援登陆作战、进行对陆火力支援的话,绝大部分的二战大口径(127mm/5英寸以上)舰炮都是够用的。

↑他们要对付的,多是炮兵阵地、一般房屋、步兵集群、机枪碉堡这种软目标。如图中这样一个炮兵阵地,直接面向开阔地带布置,就堆放在火炮后3-4m处,人员也没有良好的掩蔽。

哪怕只是有个斤把炸药落在阵地上爆炸,就很容易杀伤无防护的炮班人员,甚至是诱爆堆放的,把整个阵地连人带炮炸上天。

↑而如果一个炮兵连甚至一个炮兵营的若干门火炮都以几米的间距紧密排布、也这样堆放在阵地近处的话,炸起来那画面简直不敢想,就是一挂鞭炮啊。(而且这样的炮兵阵地布置在二战时期是很典型很常见的)

所以对付这种软目标,不需要穿透厚重的装甲,装药足、爆炸威力大就是王道。高爆弹里满当当的全是炸药,最适合不过了。

↑而空心装药破甲弹由于要给破甲空腔和金属药罩留下大量空间,同等大小的炮弹,留给炸药的空间就被大大缩减了,不利于提升爆炸威力。

所以,战舰对陆攻击是不可能用破甲弹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高爆弹才是最佳选择。

↑以美帝大量用作二战驱逐舰主炮和巡洋舰、战列舰副炮的mk12型127mm炮为例,其各型高爆弹的装药量在3.2-3.8kg之间,六七斤的样子。

看起来不算很多不够用?那是我们低估了炸药的威力。

↑一颗巴掌大的二战美军mk2手榴弹,内装炸药只有52gTNT。但仅仅是它爆炸的杀伤半径就达到6m左右,而爆炸产生的破片飞到40m开外仍能杀伤人体。也就是说,如果使用得当,一枚手榴弹就足以撂倒一个班。

↑一枚127mm舰炮炮弹的装药量,是mk2手榴弹的将近70倍。如果准确命中的话,一炮端掉一座普通的碉堡炮楼或者小型民房都不在话下。上图是1950年,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的船员正在搬运127mm副炮炮弹。

↑而且127mm在二战大口径舰炮里属于最小的一个级别。实在碰上了连驱逐舰上127mm炮都打不动的目标,不妨招呼巡洋舰上的152mm、203mm舰炮甚至是战列舰上的356mm、381mm、406mm舰炮来进行支援。

↑再不济,登陆作战一般都伴随有航空兵支援。把打击坚固目标的任务交给飞机就是了。反正上打下,不费蜡嘛。

从物理本质上说,穿透装甲就是把大量能量集聚在相对小的区域内,在极短时间内全部释放的过程。穿深深度与能量大小和能量的定向与集聚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二战战舰最经常需要面对的装甲目标,就是那些身披重甲的同类。而攻击这些重甲巨舰,需要炮弹穿透装甲后在舰体深处爆炸,才能够对其内部的核心部件造成有效的伤害。

所以题主提出这个为什么二战水面舰艇不使用空心装药破甲弹的问题,倒不如问:为什么攻击二战水面舰艇不使用空心装药破甲弹?

↑传统的动能穿甲弹,靠的是巨大的动能,也就是坚硬弹丸的大质量和高速度,活生生撞穿厚重装甲的。

↑二战舰炮使用的多是被帽穿甲弹,除了实心穿甲弹头,在弹体后部都是装有炸药的。以上图衣阿华级战列舰使用的MK8型406mm高爆弹为例,内装18.55kg炸药,是上文127mm炮的五倍之多。

↑如果这样一颗炮弹击穿船体的层层装甲,在舰体深处的轮机舱、库或者舰体龙骨等关键部位爆炸,后果不堪设想,非沉没即重伤。

↑而把越沉重的弹丸加速到越高的速度,就需要口径越大、越细长的炮管。而长的炮管就需要越高的钻孔、切削工艺。越大口径的炮管就需要承受更高的膛压,需要更好的炮钢质量和冶金工艺。制造火炮所需的制造成本、技术也会随着口径、倍径比的提升而飙升。

图中从左到右是美国457mm、406mm、203mm的舰炮炮管(实际上图中最右侧一门203mm炮管来自于德舰欧根亲王号的一号主炮塔),可见与一旁的人和甲壳虫汽车相比,体积相当庞大。

↑空心装药破甲弹,则是通过炸药爆炸的热量融化弹头前方的锥形金属罩(一般是铜制的),同时爆炸的冲击波将高温的液态金属呈细长的箭形向前射出,通过高温烧灼和金属射流的高速度穿透装甲。

↑由于破甲弹的能量来自弹头内的炸药,所以破甲弹击穿装甲并不依赖细长的炮管带来的高速度,只需要装药足,够暴力,就可以怼穿厚重的装甲,所以可以作为火箭弹、手榴弹这类速度较小的战斗部。

从二战时期妇孺皆可使用的铁拳火箭筒,到今天泛滥于各大热点地区的RPG,都采用的是这种破甲弹头。

↑但破甲弹头只对坦克有奇效,对舰船的杀伤效果并不显著。这是由坦克和舰船的结构差异决定的:坦克需要在极为有限的空间里布置所有的乘员和零部件。而一旦坦克装甲被击穿,破甲弹的金属射流就有很大概率击中紧凑部分的动力系统、等关键部分,对坦克造成致命伤害。

↑而且破甲弹金属射流3000°C以上的的极高温度和气体压强对于处在密闭空间里的坦克乘员来说,也是致命的威胁。

不过,破甲弹看似厉害,其外在效果也就是在目标表面上烧个小洞而已,射进目标内部的也就是一束直径几厘米的金属射流。金属射流最多也只能侵彻到2-3m的距离。

其对坦克的强大杀伤力主要是来自于金属射流侵彻灼烧以及飞溅的装甲碎屑造成的乘员伤亡、油料起火、爆炸、动力系统损坏等二次伤害,而不是破甲弹本身。

↑军舰的整体布局就要比坦克疏松很多了,各个舱室间的距离是以米来计算的。如果一枚破甲弹在舷侧水上部分引爆,金属射流要击穿数层厚厚的舱室壁、并且在空气中飞行几米甚至十几米距离,才能击中布置在舰体中轴线附近的、动力等关键部件。

而且由于舰船(尤其是二战舰船)乘员众多且相对分散,单颗破甲弹对舰船乘员的杀伤效果是非常微弱的。

↑如果击中的是水下部分,金属射流在接触冷海水之后会迅速减速冷却,从而失去破甲能力。

即便破甲弹头紧贴舰船水下舷侧装甲爆炸,也就只能在仓壁上灼烧出一个直径几厘米的洞洞。

↑而且,二战大型水面舰只多装备有防雷带,以及成百上千个水密隔仓。一枚破甲弹只能破坏上千个水密隔仓中的一个或几个,对舰船的整体浮力和结构强度没多大影响,可谓杯水车薪。

所以,用金属射流打洞的空心装药破甲弹,对体积庞大的舰船目标的杀伤效能是极为不理想的,远远比不上带炸的传统被帽风帽穿甲弹。

善于打洞的破甲弹打水面舰船不行,但打水下的潜艇却是一把好手。

↑现代单壳体潜艇的耐压壳一般厚达几十厘米(物理厚度),双壳体潜艇在耐压壳外还有一层钢制的非耐压艇体。

随着现代潜艇防护能力的大幅提高,传统的爆破型鱼雷战斗部已经难以重创现代潜艇,于是将聚能装药技术应用到鱼雷战斗部上,成为近年来提高反潜鱼雷毁伤能力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潜艇的结构与舰船大不相同,潜艇艇体有一层耐压壳,用来抵御海水的压力。而一旦耐压壳破裂,即便只是一个直径几厘米的小孔,深海巨大的海水压力也能导致艇体结构的灾难性崩溃。

就像捏鸡蛋一样,如果鸡蛋壳上没有孔洞,那么可能需要使出很大的劲才能把鸡蛋壳捏碎。但哪怕鸡蛋壳上有一个很小很小的破洞,只需要一点点力量就可以把整个鸡蛋壳捏碎。

↑因此攻击潜艇,只需要在艇体耐压壳上打一个小孔洞,就能对潜艇生存构成有效威胁。二战时期的潜艇多以水面状态航行,防护性能也比较薄弱,因此二战反潜鱼雷都是采用常规爆破弹头的。

而近年来的专用反潜鱼雷都纷纷装上了破甲弹头或是原理类似的自锻成形弹头。如上图的美制MK50反潜鱼雷,战斗部采用的就是空心装药破甲弹。

古代火炮炮弹是一个铁球吗

火炮自发明之后其实在方面有过很多演变(我这里主要说欧洲火炮)

最早的欧洲火炮(大约14世纪)其实长得像花瓶,射的是箭矢。

大约在15世纪,欧洲出现了射石炮,主要发射石质圆球。

从16世纪开始,铁制实心圆形炮弹成为欧洲火炮的主力弹种。

这种炮弹其实就是一个固体的铁球。当时火炮的口径也由其决定,比如12磅火炮就意味着其发射一个重约12磅的铁球。在战场上,实心炮弹适于射击各类目标,不仅可以杀伤人员和马匹,而且可以破坏多面堡等野战防御工事。因为其弹道低伸,造成的毁伤呈线性。密集的步兵纵队和步兵方阵是实心炮弹比较有价值的射击目标。据记载,法军12磅炮的实心炮弹可以轻而易举地打穿20 排步兵的纵队。另外,炮弹落地后,遇到坚硬地面,经常还能弹起继续杀伤人员。所以,那时的炮兵喜欢平整开阔、地面较硬的地形,而制造出更多的跳弹也是炮兵炮术的体现。

由于实心炮弹不能爆炸,只能打一条线,不能打一大片,所以为了对付集群目标,欧洲人还发明了霰弹。

霰弹的名称(Canister)本意就是圆筒。它实际上就是一个装满了40多颗到120多颗铁质小弹丸的铁质圆筒。霰弹从原理上讲更近似于枪而非炮,开火后弹体离开炮膛的瞬间,火炮内外压差巨大,弹体外壳随即破裂,内装弹丸势必逬出,在空间中形成圆饼状弹幕。这一弹幕会逐渐散开,划过一个由炮口为定点的圆锥形空间,击中目标。霰弹适于杀伤展开的步兵横队和骑兵横队。

当时的炮兵还有一个双倍装填战术,即当敌人冲到极近距离时,同时装填一枚实心炮弹和一枚霰弹,或两枚霰弹,以起到最大杀伤效果。

大约在17世纪左右,欧洲人发明了能爆炸的榴弹。

榴弹外观是球形,内部中空,有装火药,靠插在弹丸开口处的引信引燃。它一般由榴弹炮发射,弹道较为弯曲,利用爆炸后的破片杀伤人员,理论上可以用来对付反斜面上的敌人。但当时黑火药的爆炸力有限,只能制造出有限的弹片,再加上当时的技术力量限制,榴弹的可靠性也不够好。

此外,还有海军用的葡萄弹(大号榴弹)、破坏船帆、桅杆和杀伤人员用的链弹和杆弹。

到了19世纪初期,榴霰弹被发明了。榴霰弹结构似榴弹,原理似霰弹,是当时英军所独有的一种弹种。它由英军中尉施拉普奈尔(Shrapnel)于1803年发明。榴霰弹将小弹丸装在近似榴弹的弹体内,同时装药。但是装药的量仅够刚好破坏外层弹壳。发射后弹体朝敌方飞行一段距离,装药爆破释放出小弹丸,继续按原弹体的方向飞行,从而延后了扩散的时间,较为集中地打击目标。因此榴霰弹可以在1400码的距离上有效地对付几乎除了散兵线以外的所有战斗队形。

标签:

游戏推荐

更多

手机游戏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