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无畏级战列舰是划时代的意义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无畏级战列舰彻底开创了大炮巨舰时代,是所谓无敌战舰。
无畏级战列舰诞生之前,各国研究了这十多年的海战,尤其是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
英法德美得出的结论是:虽然满清是失败的一方,但定远号和镇远号铁甲舰仍然发挥巨大作用。
如果不是北洋水师实力大大弱于联合舰队,武器更新换代不够,也缺乏新式军舰,海战结果很难说。
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两艘铁甲舰,军多艘主力舰围攻数小时之久,150毫米左右的中口径速射炮几乎饱和炮击。定远号和镇远号中弹都在100多发以上,但就是不被击沉。
事实证明,200毫米以下口径的火炮,即便射速再快,也难以有效击沉铁甲舰,最多重创而已。
而定远镇远排水量不过7000多吨,在列强看来也就属于二三流的铁甲舰,防御力尚且如此厉害。
由此,列强决定了铁甲舰也就是战列舰才是未来海战主角的观点。
同时,黄海海战还体现出两个问题。
第一,机动性在海战中仍然比较重要。
北洋水师由于军舰机动性较差,航速慢,在海战中处于下风时很难脱身,完全是被动挨打的局面。
相反,日本联合舰队依靠机动性优势,可以从容多次改变部署,占据海战上风。
列强由此认为,战列舰即便再笨重,机动性也是不可少的。
第二,火炮攻击力的问题。
定远号和镇远号虽然防御力超群,也击伤多艘日军军舰,仍然起到的作用有限。
这主要是它的4门305毫米主炮已经过时,精度差,射速太慢,穿甲弹破坏力有限,在海战中不能起到什么作用。
另外,他们的150毫米口径副炮只有2门,又不是速射炮,导致本联合舰队在中距离猛烈炮击时无法对等还击,几乎是光挨打的局面。
可见,防御力不是铁甲舰的唯一要素,火力也同样重要。
火力不够的铁甲舰,最终只能沦为活靶子。
在以上的分析基础上,无畏级战列舰诞生。
相比也就20年前的定远号、镇远号战列舰,无畏级战列舰性能强大至少四五倍。
就火力上,由于科技的进步,火炮有着很大变化。305毫米主炮的射速、威力和精度,都有很大提高,脱胎换骨。
最大射程15040米,最大射速每分钟1.5发,使用的Mark VI型穿甲弹,重386公斤,在10000码距离上可以击穿269毫米厚的垂直钢甲板。
西方认为,只要作战得法,战列舰只需要这12门305毫米主炮就可以消灭敌人。
尤其对于没有什么装甲的敌人军舰,305毫米主炮只需要一二发就可以给敌人重创。不像定远镇远305毫米主炮一样,明明击中日军军舰多枚炮弹,就是造不成严重损伤。
另外就是超强的装甲。它的装甲总重量就高达5000吨,比普通一艘轻型巡洋舰还要重。
装甲可以达到280毫米,而且是全舰的防御。
这种防御能力,200毫米以下口径火炮根本就无法击沉。
还有就是机动性。采用新式蒸汽轮机,最大时速为18节,当年定远号航速只有15节。
无畏级战列舰排水量可以达到2万吨,也是定远号的3倍。
可以这么说,如果黄海海战中的定远号或者镇远号有1艘是这种无畏级战列舰,那么胜利者会是北洋水师。
战列舰几个主炮
多炮塔神教”:世界主炮塔最多的战列舰
战列舰、战列巡洋舰、重型巡洋舰、轻型巡洋舰和驱逐舰,到底是如何区分的
战列舰是一种火炮口径大,攻击力和装甲防护力都很高的大吨位海军舰艇。能进行远洋作战。战列舰在二战结束前一直是各个国家海军的主力作战舰艇。二战结束后战列舰被航空母舰和导弹潜艇所取代,被各国海军淘汰,只有美国保留了几艘。
战列舰是以大口径火炮作为主要武器,日本的大和号主炮口径达到了460毫米,威力惊人。在一战至二战结束前,战列舰是海洋霸主,几乎是无敌的存在,是海军不可缺失的力量。
巡洋舰是一种可以独立作战的舰种,巡洋舰吨都比较大,一般都在万吨以上,续航能力强。它可以分为:战列巡洋舰、重型巡洋舰和轻型巡洋舰。
战列巡洋舰是二战前各国建造的大型战舰。 它把战列舰强大火力和巡洋舰高机动组合在一起的战舰。既有战列舰强大的火力又具备巡洋舰的速度。战列巡洋舰的主要目标是巡洋舰和驱逐舰。战列巡洋舰拥有战列舰的大口径火炮,它的装甲没有战列舰高,但是他的速度比战列舰要快的多 。
重型巡洋舰是巡洋舰家族中的一个分类,他的吨位装甲和火力都要比轻型巡洋舰强,但是比战列舰要弱。重巡洋舰的吨位一般都要高于1万吨,口径大于203MM。重型巡洋舰和轻型巡洋舰按照主炮口径来区分。主炮口径在127毫米到155毫米的是轻型巡洋舰,155毫米到203毫米的是重型巡洋舰。
轻型巡洋舰是相对重型巡洋舰来说的,区别仅仅是吨位和火力方面,轻型巡洋舰的速度更快 。
驱逐舰火力一般。但是它的用途很广。主要是用来防空、反潜、对海,以及担任巡逻、警戒、侦察、海上封锁和海上救援等任务。它被誉为海战多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