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徽商到底有多辉煌
谢谢小秘书邀请。
徽商定义
有句民谚说:“无徽不成商” ,说的是安徽人会做生意。
历史上的徽商,并非指所有安徽商人,而是指旧徽州府(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商人的总称,大多都是家族式经营。
徽商多为落第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无奈之下只得舍本逐末成为商人。徽商虽然地位低下,但文化素养极高,不霸道,不张扬,气质儒雅,待人诚恳,诚信经营,使得徽商有着不错的口碑。
徽商成因
《江南通志》云徽州”咸有溪山之胜,然岭谷险陋,壤地硗瘠,水湍悍,少潴蓄。不雨易枯,骤雨则山涨暴至”。 七山二水一分田,发展农业的缺乏基本条件,而人口又与日俱增,迫使徽州人背井离乡,外出经商谋生,但河网密布,沿江向东可至南京,向西可达武汉。
明、清时期,徽商极盛。无黟不成镇,无徽不成商。徽商在长期经营中相信“财自道生,利缘义取”,逐渐形成了“诚”、“信”、“义”、“仁”的商业道德。
丝、棉、盐、茶等物产成为徽商的主要经营物资。临近的江浙盛产丝、盐,因安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龙兴之地,安徽在朝为官者众多,很容易获得盐引(盐业经营许可证);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都是经徽商之手推广至全国;安徽文房四宝宣笔(宣城)、徽墨(徽州歙县)、宣纸(宣城泾县)、歙砚(徽州歙县)几乎垄断了整个官场,成为高端产品的象征。
徽商代表
①祁门县程承津、程承海俩兄弟因经商致富,家资以万计,乡人称老大为“十万大公”, 老小为“十万二公”,他俩是徽州早期拥有巨资的商人。
②休宁县汪福光在江淮从事贩盐,拥有船只千艘,所销之盐占淮盐的1/2以上。
③祁门县马曰琯客居扬州,经营盐业,与其弟马曰璐称为扬州二马。曾捐资开掘扬州沟渠,筑渔亭孔道等;四库全书馆设立时,他家捐书达到776种,为全国私人献书之冠。
④歙县鲍漱芳在两淮官商中具有较大影响,1803年在川、楚、陕三省的平乱中,他组织富商们捐输军饷有功,被任命为盐运使,嘉庆时期多次捐款为朝廷济困。
⑤绩溪县胡雪岩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御赐黄马褂。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杭州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成为驰名中外的中药老店铺,是商界的一个传奇。
⑥歙县程霖生继承父业在上海发展,数年以后资金累积达白银6000万两,成为上海滩上屈指可数的巨商,时称“地皮大王”。
徽商故里
徽商致富后荣归故里,便大兴土木,以奢华精致的豪宅园林彰显其身份,或整修祠堂光宗耀祖,或树立牌坊褒奖女人…
徽商留下的徽派民居、祠堂和牌坊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至今保存完好的有歙县徽商大宅院、呈坎,黟县宏村、西递和南屏,以及绩溪县上庄等,已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人文景点,它们与黄山自然风光相映衬,成为国内外旅游者向往的地方。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除相关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