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看如图三幅图片,回答问题.图一:中世纪时期,在佛罗伦萨教堂周围街道上,分布着毛织品工人的货摊.在当时商业活动中,虽然有为数不多的商家经营斗篷、马裤、礼帽等制成品,但
- 中世纪王朝怎么提高制造科技
- 为什么德国从来不缺技工
观看如图三幅图片,回答问题.图一:中世纪时期,在佛罗伦萨教堂周围街道上,分布着毛织品工人的货摊.在当时商业活动中,虽然有为数不多的商家经营斗篷、马裤、礼帽等制成品,但
(1)结合材料可从时间(历史时期)、经商地点、商品种类、市场规模、经营等方面回答.根据所学,西欧封建社会时期,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居民开始有剩余的农产品来交换手工业制品,专业的手工工匠开始出现.他们有的逃出庄园,在堡垒或教堂附近、渡口或交通要道上,聚居起来进行生产,这些地方逐渐形成集市.随着聚居的人越来越多,集市逐步发展为工商业城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的数量、规模等不断扩大,商品种类也多样化.进入21世纪,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商厦林立、灯光通明,国际性城市的商业集中而繁荣.
(2)根据材料可知,不同时期的商业活动有着各自的特征,而且随着历史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商业活动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故答案为:
(1)时间(历史时期)、经商地点、商品种类、市场规模、经营等.
(2)随着社会的进步,商业活动在变化和发展.
中世纪王朝怎么提高制造科技
科技点数速刷方法农业技能和建造科技,我完全是偷庄稼刷的。割庄稼涨农业技能点,打谷是建造科技点。我建造都快6万了。建筑科技点,我是前期有一阵特缺木头,跑去地图边找个林子建了个仓库,伐木技能点满,铁斧20把,伐木伐出来的,但是还是很慢,很累,仓库慢了我还得做成长矛或者锤子拿去卖了。二级伐木场出来了直接四个工人100%树枝慢慢攒吧,支线任务要铁锤要墙灰的也给150-200建筑科技点。打猎科技就是伐木小屋,两人负责打猎,捕鱼出来了也搞上,慢慢等,5天一季度的话,大概25-30天。农业科技emmm,前期自己只能造田地耕田,销毁再重复。差不多了就是四个农工,春季亚麻,夏季卷心菜,秋季黑麦这样的三个季度。注意观察,1-2天播种完,收割完就直接分配到鸡舍,鸭棚,猪圈之类的地方去。
为什么德国从来不缺技工
主要原因有两个:1、德国是制造业大国。这是基础,巨大的制造业的产业为技工提供了土壤。2017年全球制造业500强中,德国有近30家入榜。看这个数字好像不多,考虑到德国的人口才8000万,以及德国制造业99%是小企业和隐形冠军的事实,德国制造业之发达,榜单的前几位都不是对手。2、德国有非常成熟的学徒制技能的学习,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练习,需要有经验的传承,这方面,学徒制是最好的学习制度。上图是一个中世纪的面包师和他的学徒,经过了数百年的演变,现代学徒制和当年有天壤之别。70%的高中生拿到一份正式工作合同就是学徒制。雇主通过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的优质工人,不仅在他们半工半读期间教授的基本技能,还有效传递了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甚至职业操守和责任感。这些年轻人可以清晰了解到他们是不是乐意从事某个行业,服务某家公司,或是选择重回大学继续读书。对于德国来说,学徒制既保障社会有很低的年轻人失业率,也控制了员工的流动率。德国一代代的技工和工程师技术过硬,工作严谨,具有“工匠精神”,这些难以拷贝的软实力,也是通过学徒制身体力行,“心口传授”。3、德国有全球最发达的职业教育德国专业职业教育法律,实现三元制或者叫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制度。鼓励半工半学,工学结合的制度。法律强制要求企业接受双元制学生,并给予企业补贴。也想学习德国,但一方面国家政策环境还不配套,企业配合度低,另一方面,制造业缺乏大量的中小企业和规范的技能人才梯队。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就是这种体制的例子,他从14岁开始在五金店做一名零售学徒。我是江焕勇,懂教育,会产品。邀请你关注我,带给你有价值的分享。也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