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山村五绝赏析
赏析:这五首诗声气相投,首尾相衔,犹如湖塘里的五扇荷叶。东坡的一腔忧绪点踏着它们,从“无象太平还有象”的这岸轻盈地跃到“丰年底事汝忧愁”的那岸去了。 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第三首。——老农由于青苗法等的毁农政策,在丰收年景却三月无食,只得掘笋蕨以裹腹。见到官员,本应愤然,但却为自己是个种田的反不得食而自惭。就是这一点自惭,将毁农政策的面目反衬得更加凶横。——此般羚羊挂角的反兴手笔,惟东坡可为。 第四首:"杖黎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这首诗就是讽刺青苗法的执行不力,官吏强迫农民借钱,然后又在当地开设、,把钱捞回来的丑恶行径。但这毕竟是诗,本不应构成罪状,但是围绕新法所进行的严肃的政治斗争己演变成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苏轼的诗得罪了那些青云直上的新贵,就难免获罪。 苏轼的《山村五绝》是他著名的政治讽刺诗。在使苏轼差点“断送老头皮”的乌台诗案中被有心人给仔细的“剖析”过,宋人朋九万特别编辑的《乌台诗案》中舒亶写给皇帝的报告里有这么一段分析“。。。。至于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慢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未有如轼也。且陛下发钱一本业农民,则曰‘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陛下谨盐禁,则曰:‘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其他触物及事,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讥谤为主。。。。。”对此,苏轼在自辩文中说“昔先帝召臣上殿,访问古今,且赖臣今后遇事即言,其后臣屡论事,未蒙施行,乃复作诗文,寓物托讽,庶几流传上达,感悟圣意,而李定,舒亶,何正臣三人,因此言诽谤先帝。则是以黑为白,以西为东,殊无近似者。。。。”可见他也不否认这些诗词的讽刺本意。他自然明白政治场上的文字游戏的可怕,只是性格使然,无法自制而已。他是“一肚子不合时宜”,本性难移。 从诗中仔细揣摩他的用心并不是难事,他也不否认这是对王安石新政的讽刺。历来这些诗都不归类于这位大诗人的所谓“好诗”之列,除了政治意味太浓之外,当然也和历代的政治现实有关。明末的思想家李贽有自己的看法。在他选的“坡仙集”意选中了这几首,因为他认为,要选非那些“世人所取者,世人所知耳,亦长公俯就世人而作者。至其洪钟大吕,大扣大鸣,小扣小应,俱系其精神髓骨所在。”这所谓的“精神髓骨”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从中找得到“共鸣”的。自然在李贽眼中这《山村五绝》是苏轼的“精神髓骨”之一。属于非“俯就世人而作”的诗文。 苏轼的“窃禄忘归我自羞”的思想从来没断过,但从来没施行过,他有他的难处,后人总免不了以此论事,可以任意评断,但当设身处地时,谁敢说会做得比他“完美”呢?他欣赏陶渊明,可他并非陶渊明。原文是:山村五绝宋 苏轼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烟雨濛濛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但教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岂是闻韵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窃禄忘归我自羞,丰年底事汝忧愁。不须更待飞鸢坠,方念平生马少游。
烟雨江湖田鹏的身世
烟雨江湖里面田鹏的身世他是刚出生便遭灭门惨祸,是裘啸天将幼时的他从与恶狗抢食的境地中救了下来。多年来对裘啸天忠心耿耿,一步步成为裘啸天的亲信。此人自小在江湖上闯荡,对于一些江湖世故看得比较透彻,打斗阅历可以增加10%。
农村有些农具已渐渐消失了,晒晒你记忆的农具有多少
虽然我不是农民,但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青少年时在农村干过农活,我记忆中的农具还真不少。我的家乡在黄淮平原的农村,下面就说几个与播种收获小麦有关系的农具,与朋友们交流吧。一是犁田的土犁。北方农民种麦前,要先犁地翻土。早年的土犁一般是木框上安铁犁铧,用牛马驴等牲畜拉犁翻地。五十年代农村牲畜少不够用,有时也用人力来拉犁。后来有了拖拉机,带上双轮双铧犁,实行机器翻地,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到七十年代,农村土犁基本就被淘汰了。二是耙地的木耙。田地犁好以后,有些深浅不一,留下一些犁沟,就用耙来耙平。耙是用井字型的木架钉制的,在木块上钉上粗壮的方型铁钉,俗称耙齿。耙地时用牛马驴拉着木耙,人站在木耙上牵着牲畜,在犁过的田地上把土耙平,为播种小麦打好基础。这种木耙后来也被拖拉机带的铁耙来代替了。三是播种的木耧。田地平整后,就可以播种小麦了。我们这里过去种麦用的木楼,是用木架制作的,上方有一个木斗,下方安三个铁齿。木耧一般用牲畜拉动,农人扶住耧把摇动前行时,把麦种从木斗三个耧腿中均匀播洒到土地里。每耧三垅,间隔六寸。扶耧播种需要有一定经验和技术才能学会操作。扶耧技术高的人,播种均勻,麦垅笔直,既美观又有利于小麦生长。四是收割小麦的镰刀。过去小麦都是人工收割,每到麦子收获季节,都要买一把镰刀,用来割麦。镰刀一般是木把铁刀,割麦前在磨刀石上磨的刀刃锋利。割麦时弯腰手握镰把,放到小麦根底用力一拉,就连穗带杆飞快割掉一把麦子,规整放在地上,不断前行收割。速度最快的每人一天能割两亩麦子,尽管累得腰酸腿疼,但也满怀丰收的喜悦。五是打麦的石滚。过去小麦收割后,一般先用架子车拉到麦场里。那时麦场没有水泥沥青铺面,都是选一片粘土地泼水用石滚碾压结实后,铺上带穗的小麦桔杆,用牲畜拉上石滚,在麦场里转圈,反复在麦子上面碾压,把麦粒碾掉。石滚就是人工加工的圆型石料,再套上个木框,牲畜牵拉时可以滑动,把麦粒碾掉,麦杆碾压成薄片式的麦结。然后,把麦结用木插挑出来垛成麦桔垛。剩下的麦粒和麦糠,趁有风吹动时,再用木掀抛飞空中,让风把麦糠吹走,剩下麦粒,收入口袋,农村把这叫扬场。朋友们,你们看见和使用过这些种麦与收麦的农具吗?
能带我们欣赏您原创的现代诗吗
端午文/李向伦泅着三千年的汉水我的灵魂之舟在你的悲怆中颤颤巍巍你没丟弃的梦还在延着你的足迹我从现代中跋渉到原始我踽踽独行在暮色苍茫的江岸憧憬着你曾经的铁马冰河你凝结三千年的呐喊汹涌成复兴的号角沉重了我五千年的病痛是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