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哪一篇诗词或文章让你至今都能够出口成诵
- 湖北省有什么家常菜
- 古代君子到了现在是怎样
- 你为什么会觉得《庆余年》好看
-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大臣上表的名篇
- 刘禅最后是怎样度过余生的
- 如果诸葛亮自己当蜀国的皇帝,蜀国会胜出吗
- 古代人在斗争中失败后老婆被人抢走霸占,为
- 历史上刘禅的真实水平如何
有哪一篇诗词或文章让你至今都能够出口成诵
是同志,也就是我们敬爱的毛在1956年6月写的《水调歌头•游泳》,我是正背如流,出口成诵。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上阕写的是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关于“长沙水”,毛做过一个自注,他说: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所谓的长沙水在长沙城东有一个白沙井。
对“武昌鱼”,毛也做过一个自注:武昌鱼不是今天的武昌,大约在现在的武昌到大冶之间那个地方叫鄂城,它有一种叫鳊鱼现在叫鄂城魴。
毛这两句,引用了一个童谣。根据《三国志•吴书•陆凯传》里边记载:吴主孙皓想把首都从南京,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原来叫建业,迁到武昌就是今天的鄂城,当时陆凯不同意,他就给孙皓上书说,有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用这个来反对孙皓迁都。
毛非常巧妙地把这两首非常古老的童谣化用了一下,然后用“长沙水”和“武昌鱼”来说了这两个城市现实风物的特点,也说明了自己的行程。
“万里长江横渡”,说明毛的游泳技术非常得高,高到什么程度?
6月1日下午两点,毛从蛇山脚下开始下水,在水里,他有时候上半身露出水面,两个脚还互相搓;有时候一个猛子扎进去,然后平躺在水面上,右腿搭在左腿上,就好像是坐着一个板凳还翘着二郎腿。更奇的是他还可以在水里边吸烟,悠闲地吸着烟,眼睛望着艳阳天。
大家说的游泳技术高不高?
这一次一下子游了两个小时,到了武昌才上船休息。
6月3日毛又去下水游泳,这次他被两岸的群众给发现了。群众开始高呼“毛万岁”,毛在水中也频频地向群众们致意,而且还高喊:“万岁” “
“极目楚天舒”,毛曾经给黄炎培写信:游长江两小时漂三十里可见水流之急,都是仰游、侧游故用“极目楚天舒”为宜。武昌一带在古代属于楚国。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毛在游泳的时候,水温只有20左右度,可以说是寒气袭人,而且长江的水,那也是波涛汹涌,波浪滚滚。在这种情况下居然下水,而且游的还非常自在,就好像在闲静的庭院里边散步一样,说明了毛的无畏和从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这句话暗示我们时不我待,要抓紧时间,不断进取。
下阕写的是建设。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一桥”,这个桥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它从汉阳的龟山脚下开始到武昌的蛇山脚下为止,包括引桥长1670米,高80米。从1955年动工到1957年10月15日号顺利通车。它是长江上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气势非常雄伟。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我们还要在长江的西边修筑一道拦河大坝,把巫山的云雨给它截断了,在大坝上出现一个水平如镜的湖泊,实际上这个设想就是我们今天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毛的想象已经变成了现实。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意思是说神女还好好的,当她看到有了这么大的变化,一定会惊叹,惊叹今天和以前大大的不同。
全词情趣浓郁、用词瑰丽,引用古语、古典贴切浑成,对人生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展望激人上进。
最后讲一个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用一盒三五牌香烟换了毛《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手迹的这样的故事。
1958年,英国的陆军元帅蒙哥马利71岁退出现役,1960年第一次访问,受到了毛的接见。
1961年9月5日到9月26日,蒙哥马利第二次访问。
9月23日晚上六点半,毛陪蒙哥马利一起吃了晚饭,晚饭之后两个人又开始谈,谈到九点半,这个时候蒙哥马利突然掏出一盒烟来,是三五牌的,就送给了毛。毛非常高兴,就让手下人又给他回了一些的茶叶。
9月25日的晚上,蒙哥马利所住的宾馆的工作人员开始忙碌,因为蒙哥马利在第二天要回国。这个时候毛来了,来了之后给蒙哥马利说:我来给你送行来了。说着从兜里掏出来一个折叠的宣纸说,这是我前几年前写的一首词,已经发表过了,送给你做一个纪念。
把蒙哥马利高兴得握着的手久久不放,连声说着:谢谢!谢谢!
陪同蒙哥马利的人员告诉蒙哥马利,说这是游完长江之后写的一首词叫《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的手迹,可以说是无价之宝。
毛亲笔写自己的词给外国客人,是极其罕见的。
手书的这首《水调歌头•游泳》,是英国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件毛的手书。
这么美的词和这么美的故事,正背如流,出口成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湖北省有什么家常菜
朋友,湖北菜虽然不如山东菜那样有名,但是好吃的家常菜可不少。像清蒸武昌鱼(这是因为在50年代作的一首诗里提到过武昌鱼而闻名全国),排骨藕汤等等,都是值得品尝的。
1最鲜美,清蒸武昌鱼,为湖北两大名菜之首。是最爱吃的湖北菜。因产于鄂州梁子湖而得名。
2最养生,排骨藕汤。
3最可口,酸辣藕带。是渔米之乡洪湖最特色的菜品之一,藕带。
4最有味,珍珠丸子。是湖北最著名的小吃之一。
5最丰富,沔阳三蒸。
6最雅致,红烧木琴鱼。又名红烧瓦块鱼,湖北天门人称为红烧木琴鱼。
7最家常,红菜苔炒腊肉。
8最肥嫩,红烧野鸭。洪湖野鸭素以个大,肉肥,味鲜著称。
9最香酥,煎虾饼。
10最野味,皮条鳝鱼。
古代君子到了现在是怎样
|ू・ω・` )推荐去看世说新语哦~可以看一下猪乐桃的漫画版世说新语,在下就是看了她的漫画才爱上世说新语的hhh(~ ̄▽ ̄)~ (~ ̄▽ ̄)~
好的给题主讲一讲魏晋时期的奇闻异事~~~
个人觉得萌萌哒hhh
《世说新语》有很多,你可以看一下~
1.为友舍命的荀巨伯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视生病的朋友,恰逢胡贼围攻这座城池。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快要死了,您可以赶快离开。”荀巨伯回答道:“我远道而来看望您,您让我离开,败坏道义而求生,哪里是我荀巨伯的做法!”贼兵已经闯了进来,对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之人都逃避一空,你是什么人,竟然独自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重病,我不忍心丢下他,宁愿用我的身躯替代朋友的性命。”贼兵相互转告说:“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却闯入了有道义的国土!”便撤退回去。全城人的生命财产都得到了保全。
2.“汗出如浆”与“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兄弟二人从小便有好名声。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到此事,告诉他们的父亲说:“可以让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下令召见。召见时,钟毓满脸是汗,文帝问:“你的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答道:“我战战惶惶,吓得汗出如水浆。”(“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回答说:“我战战栗栗,汗都吓得不敢出来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3. 咏絮才女谢道韫
东晋太傅谢安下雪天召集家人,与子侄们讲论诗文义理。过一会儿,雪下得很紧。谢安兴致勃勃地问道:“白雪纷纷好像什么?”(“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郎说:“在空中撒盐的景象差不多可以相比。”(“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说:“不如说它像柳絮凭大风而飞起。”(“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笑,十分快乐。
4. 孙皓即席作《尔汝歌》
东吴末代皇帝孙皓被晋俘获之后,晋武帝问孙皓:“听说你们南方人喜欢作《尔汝歌》来戏弄人,你会不会唱呢?”孙皓正在喝酒,听了这话,就举杯劝晋武帝饮酒,说道:“过去和你是邻居,现在给你作臣子。向你敬上一杯酒,祝你活上一万年!”(“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尔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因对人称“尔”“汝”含不敬意味,故武帝听了,很后悔让他作歌。
5.劝酒的石崇与冷血的王大将军
石崇每次请客宴饮,常叫美人劝酒;客人有饮酒不干的,就让人把美人斩首。王丞相与王大将军一次一起去拜访他,王丞相一向不能饮酒,也总是勉强干杯,喝到大醉。当劝酒到王大将军时,他坚决不饮,看石崇怎么办。石崇已经斩杀了三个美人,王大将军神色如故,还是不肯饮酒。王丞相责备他,他说:“他自己杀他家人,关你什么事!”(“伊家人,何预卿事!”)
6.巧对妙答的钟士季
钟士季为人精明,有才干,原先并不认识嵇康,他邀请当时的贤俊之士一起去探访嵇康。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向子期为他拉风箱。嵇康举锤敲打不停,旁若无人,半天也不说一句话。钟士季起身要走,嵇康说:“听说了什么而来?看到了什么而去?”(“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士季答道:“听到了所听到的而来,看到了所看到的而去。”(“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7.才思敏捷的杨修
魏武帝曹操曾经从曹娥碑下路过,杨修跟随在他身后。看见碑背上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就问杨修:“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知道。”曹操说:“你先不要说,让我再想想。”又走了三十里,曹操才说:“我已经理解了。”让杨修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来。杨修写道:“黄绢是色丝,写成一个‘绝’字;幼妇是少女,写成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子,写成一个‘好’字,齑臼是受辛之物,写成一个‘辞’(繁体字可写成“受”字右边加个“辛”字)字,合起来就是‘绝妙好辞’四个字。”魏武帝也写下了自己的理解,跟杨修的一样,于是叹道:“我的才能不如你,竟然多想了三十里地。”
但是世说新语里有一则关于左思的故事在下很不喜欢。潘安因为长得帅,出去的时候经常有姑娘送水果给他,左思听说了,于是也学潘安出去,结果路上的阿姨啊小姑娘啊什么的都冲他吐口水,左思很委屈,然后哭唧唧的回家了=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左思家境平寒,但他写的一手好文章。这则故事是黑他的,我不知道是刘义庆不喜欢他还是什么原因,左思明明很可爱的。
不过在下想……魏晋时期的人在现在也是大帅哥一枚辣。除了身高只有一米四的刘伶= =
你为什么会觉得《庆余年》好看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庆余年》终于播出了,虽然是零宣传,不过好在有不少的原著粉和明星粉在守候着,所以上线之后弹幕数量还是不少,其中有褒奖的也有吐槽批评的。
考虑到这部剧有穿越因素存在,所以在剧情最开始铺垫上就尤其重要,而最开始出现现代装的袁泉和张若昀也成功将穿越这个梗避开,男主角变成了一个拥有现代大脑的古代人,并且开始了他这坎坷又传奇的一生。
在剧情最开始便是五竹带着小范闲与陈萍萍(吴刚)见面的戏,基本算是交代一下前情况,随后便开始进入男主角视角的剧情。
实际上在前两集中的风格确实不像宣传中所说的权谋剧,更像是《灵剑山》那样的古装轻喜剧,在三四集中渐渐有了一些权谋剧的风格影子,按照原著设定,此剧总体上的节奏就是前期诙谐后期偏向于沉重。咱们也可以发现此剧有一些不得不提的优点:
优点一:全员演技在线
《庆余年》最大的的卖点就是原著高质量以及拍成剧之后强大的演员阵容,在第一集中诸多配角就让人眼前一亮。
首先是小范闲是由韩昊霖扮演,这位小演员的灵气绝对是足够的,活泼灵动的时候很皮,在与范若若告别的时候也从眼神中透露出悲伤。
值得一提的是韩昊霖出演了《我和我的祖国》中“夺冠”篇章中的冬冬一角,那可是他一个人撑起了十几二十分钟的戏,演技在线有灵气,未来可期。
在剧中第二集就领盒饭的管家也是个绝对的演技派,比如区别对待范闲与范若若,仗势欺人满满的都是戏,尤其是眼神和微表情上简直太棒了。
还有范家老奶奶,在前期表现出对范闲的不懈,实际上却是为了保护他,在范闲要离开前往京都那一段戏,老奶奶眼神中泪花打转这一幕简直太赞了。
还有偷吃鸡腿的李沁,出场之后眼神中太干净了,少女感很贴切。虽然原著写这个角色的时候是以林依晨为原型,不过李沁的表演也能将少女林婉儿这个角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费介的扮演者是刘桦,这也是一位老戏骨,还有范思辙,简直就是本色出演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地主家的傻儿子”。
优点二:剧情节奏快
众所周知,IP剧最怕的就是魔改,不过从《庆余年》现在4集的剧情来看,基本上没怎么魔改,虽然有一些原著中的剧情确实被删除了,但是在观看的时候也不会有太多影响,至于之所以会被删,大概率是要过审和为了加快剧情,不然集数可能要超标了。
演员演技好,剧情节奏快又不会让人出戏,而且全剧没有像其他古装剧那样过度渲染,不磨皮之后质感反而更真实
值得吐槽的地方:
张若昀不适合古装?有很多弹幕在吐槽张若昀这一身装扮太丑,而且他的古装造型与原著中帅气英俊的范闲确实有一点出入,但是张若昀对于小细节的把控也不会让人觉得出戏,如果换一个小鲜肉上去演,演技就很难说了。
除了男主装扮之外另外一点被吐槽的依然是剧情,《庆余年》目前播出4集出现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原著粉会觉得节奏快,删减一些东西无伤大雅,基本符合原著 ;而非书粉看这几出现完全不知道这部剧讲什么的情况,所以会嫌弃这部剧节奏太慢以及现代台词的加入”。
比如五竹为什么蒙眼睛,而且说话口气很奇怪(剧透一下他是全智能机器人),那个装狙击枪的大皮箱是什么?剧中角色一些莫名其妙的对话是什么意思》这些都是伏笔,然而没看过原著的基本上不懂剧情在讲什么,所以就出现了一大堆刷一星差评的情况。
作为看过原著的笔者在看了前三集之后基本还是比较满意,比较符合原著,后面的剧情才是重头戏,前面的确只是埋伏笔和活跃气氛而已,此剧后期口碑肯定能上涨的。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大臣上表的名篇
大家都知道魏征,他给唐太宗李世民进谏总是不留情面,一点都不懂什么叫婉转,甚至激动之时,口水都能溅到皇帝脸上。李世民很多次都要杀了他。
话说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十几年后,逐渐忘本,准备过骄奢淫逸的生活。他大兴土木,四处寻宝,到处旅游,这可都是劳民伤财的事!很多朝代都是因此犯了众怒,导致,最终亡国。
魏征看不下去了,他知道如果当面进谏,又得喷李世民一脸口水。于是他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连着上了四道奏表,劝皇上居安思危,悬崖勒马。
《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道奏表,也叫“论时政第二疏”。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明白人,他怕亡国啊!更怕魏征的口水! 于是马上给魏征回了一封信,名叫《答魏征手诏》,表示我听你魏征的劝,老老实实在宫里呆着,你也别当面喷了。
这篇文章被唐太宗李世民放在床头柜上,成了座右铭。
一起读读一代名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的精华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时隔千年,仍可以真切感受到魏征的一片拳拳报国之心。
自古就有“读《出师表》不流泪,为不忠;读《陈情表》不流泪,为不孝”的流传。被公认为是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
作者李密是三国两晋的文学家,他在奏表中称,他不能为朝庭效力,是因为要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没有祖母的抚养,就没有他的今天,他和祖母是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
《陈情表》在李密笔下被诠释的无比委婉、恳切、动人。晋武帝看完,也被他的孝心所打动,不但没有怪罪他,还赐给李密两个奴婢,照顾李密祖母的起居,并命令当地按月发放补贴。
《陈情表》令人落泪的精华段:"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这些奏折名篇都被记录在《历代名臣奏议》中,为后世君臣所顶礼膜拜。直到今天,仍被广为传诵。
附:
《历代名臣奏议》,明成祖永乐十四年由黄淮、杨士奇等编撰,收集了自商周至宋元历代名臣学士向当朝帝王进言的奏、疏、议、札子、封事、策对等,共八千零九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
刘禅最后是怎样度过余生的
263年,准备就绪的司马昭见钟会壮志可嘉言蜀可伐,于是利用姜维沓中屯田避祸、远离汉中的时机,大发军马由钟会邓艾诸葛绪领兵分三路进犯蜀汉,钟会主力军大路直出围攻汉中前沿汉城乐城,汉中随之被攻陷,正摆脱诸葛绪的姜维大军和闻讯前来救援的张翼、廖化、董厥等部队,迅即退守剑阁,全力防御钟会,钟会久攻不克打算回师,邓艾行险奇袭成都,刘禅出降。随后发生邓艾钟会争功,邓艾被田续所杀,钟会姜维死于乱军中等事,一同死亡的还有蜀汉太子刘璿、左车骑将军张翼、汉城护军蒋斌、太子仆蒋显、大尚书卫继等,乱事平息后,刘禅全家被迁往洛阳。
来到洛阳,执政的司马昭奏禀魏元帝曹奂后,封刘禅为安乐县公,食邑万户,还赏赐绢万匹,奴婢百人,刘禅子孙被封为都尉封侯者五十多人。(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公是五等爵位之首,源自周代,司马昭也在同一年进封晋公,可知刘禅这个爵位不低,曹魏五等爵位的恢得由裴秀发起,分公、侯、伯、子、男五级,其时最高的封爵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封安平郡公,邑万户,比刘禅的县公高一点,封邑则相同,等到司马炎篡魏,又罢五等之制而大封诸王。
据《汉晋春秋》载,投降后的刘禅还是受到司马昭的猜忌,一次请他来赴宴,饮酒作乐,席上故意令舞伎跳蜀舞并奏蜀乐,边观察刘禅的面部表情,陪同的蜀汉旧官员看到这段舞乐,无不心痛泪下,念故国思故乡,只有刘禅嬉笑自若,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看到精采处还不忘喝彩。(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司马昭回过头对身边的贾充说,这个人如此无心无肺,如果诸葛亮活着还不能保证国运长久,何况是姜维!贾充立刻送上马屁说,如果不是这样,怎么会被大王灭了国呢?
刘禅算通过一关,不久,司马昭又有新招,朝会或宴会上问刘禅,是否想念蜀地?刘禅说,在这里过得很快乐,不想念。旧臣郤正听到,走过去跟刘禅说,你应该说先人坟墓都在蜀地,日夜思念,悲伤不已。改天恰好司马昭又再问思蜀否,刘禅便以郤正的话回应,司马昭听后大笑说,怎么很像郤正的口气呢?刘禅傻傻的回说,正是。左右的人听了都发笑。这一则似有君臣联手应付司马昭之嫌,不排除郤正故意泄露教刘禅之语,不然司马昭何以会再问?以此加重司马昭看不起刘禅的心理。(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亡国之君,日子过得战战兢兢理所当然,无文无武、傻头傻脑方是全身远祸之道。过了七年,刘禅去世,晋武帝谥刘禅为思公,五胡乱华时刘渊建汉国,自诩为刘邦之后,与刘备刘禅也算本家,追封刘禅为孝怀皇帝。
如果诸葛亮自己当蜀国的皇帝,蜀国会胜出吗
如果诸葛亮自已当皇帝会马上灭亡,原因,
一,没有刘姓的旗号,名不正。言不顺,内部反对之声四起。
二,诸葛自以为天下第一,看不起任何一个同事,会成为孤家寡人。
三,诸葛不是帝王之才,没有开国帝王之大气。
四,他刚复自用,不能接受他人之建议,排除异己,不用贤才用奴才。
如果诸葛敢称帝,蜀地各派系会马上,有可能不上半年,诸葛之旗号会马上灭亡。
古代人在斗争中失败后老婆被人抢走霸占,为
古代这种情况很多,仇人杀了丈夫,夺了妻子,妻子甘愿与仇人一起生活,而且终身不敢反抗,仿佛跟仇人一家人一样,先举几个例子:
例子一: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叫华督的贵族,他是宋戴公的孙子,宋国的六卿之首,官至宋国宰相,有一天在路上他看中了宋国大司马孔父嘉的妻子魏氏,魏氏长得非常漂亮,华督就动了好色之心,他在宋国散布谣言说孔父嘉穷兵黩武,然后华督就带人上门杀了孔父嘉,夺了他的妻子魏氏。
这事被国君宋殇公知道后大怒,结果华督也把宋殇公给杀了,另立新君。而被华督霸占的魏氏就这样看着自己的丈夫被杀,不敢有丝毫反抗,乖乖地跟着华督一起生活,直到华督后来也被人杀死。
甄宓
例子二:三国时期,袁绍为自己的二儿子迎娶了美丽的甄宓,官渡之战,袁绍大败,2年后袁绍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开始残杀,曹操在公元204年攻破了邺城,俘虏了袁绍家族的女眷,这其中就是袁熙的妻子甄宓,甄宓长得很漂亮,又有文采,出身又是大家族,当时曹操的儿子曹丕看中了甄宓,于是将甄宓娶为自己的妻子。
后来曹操收复了整个河北,甄宓的丈夫袁熙也被公孙康所杀,把首级献给了曹操,但是甄宓被曹丕抢走的时候,他的丈夫袁熙还活着,曹操、曹丕父子本来就是袁绍、袁熙父子的仇人,还抢了河北四州,但是甄宓被曹丕所娶之后,很上心地跟曹丕一起生活,至于他原来的丈夫,她没有丝毫愧疚,更不会为袁熙报仇了。
巢王妃杨氏
例子三:唐朝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杀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同时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所有的儿子,然后李世民抢李元吉的妻子巢王妃杨氏作为自己的妃子,李世民可是杀了巢王妃杨氏的丈夫和所有儿子的仇人,但是巢王妃杨氏除了悲伤之外,什么也做不了,不仅做不了,还得和李世民一起生活,而且两人还生有儿子,巢王妃杨氏照样是什么也做不了。
例子四:唐朝时期,唐玄宗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武惠妃去世,唐玄宗很伤心,后宫三千佳丽都看不上,后来经人介绍看中了自己漂亮的儿媳妇杨玉环,杨玉环可是自己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寿王李瑁就是唐玄宗与最宠爱的武惠妃一起生的儿子,但是,唐玄宗丝毫不忌讳这些,强行让儿子媳妇离婚,然后自己把曾经的儿媳妇召来当自己的妃子,这就是后来的杨贵妃。
杨贵妃与唐玄宗
杨贵妃跟了唐玄宗之后,极力讨好唐玄宗,根本就不记得自己曾经的过去了,更不会有为曾经丈夫报仇的一丝念头,而是与唐玄宗一起纵情生活,杨贵妃最终因为安史之乱的发生,而被禁军哗变时逼着。
从这四个例子可以看出,女子即使丈夫被杀,被仇人抢走当妻子,女人也是不敢反抗的,那么为什么不反抗呢?
一、女子社会地位低下,是男子的附庸。
古代的女子社会地位一直很低,低到什么程度呢?未出嫁之前,所有的决定是父亲做的,包括婚姻大事,出嫁之后,所有的决定是丈夫做的,没有任何话语权,哪怕出身贵族也是如此,自从进入父系社会就是如此,一直到清朝。
甄宓与曹丕
男子可以一妻多妾,皇帝可以有三千后宫佳丽,甚至上万嫔妃都行,而女子不行,五千历史也只有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虽然汉唐时期民风开放,女子可以离婚再嫁,但嫁出去的女子如果被丈夫休掉,是被人看不起。
女子在古代只能依附于男子生存,出嫁后就是丈夫的附庸,如果丈夫被杀,女子被抢,就只能做仇人的附庸,跟着仇人一起生活,那个年代女子不是对丈夫没有感情,只是为了生存,只能如此,不然女子就是孤身一人,回娘家也被人看不起,只能跟着仇人一起生活了。
二、生命权高于其他权利。
女子在古代有很多时候是被当成战利品的,在奴隶社会的夏、商、周时期,战争中如果被仇人俘虏,那女子即使之前是贵族,被俘虏后也成了奴隶,奴隶是没有任何权力的,即使到了后来的封建社会,战场上被杀了丈夫,成为战利品的女子,没有任何选择权,只能被当成商品一样,任人挑选 ,由胜利者决定命运。
古代寡妇
如果女子还想着为自己的丈夫报仇,那她的生命多半是保不住的,不仅女子生命保不住,女子背后的娘家也会保不住,就拿甄宓来说,她被曹丕娶为妻子后,她的娘家巴不得能嫁入曹军,这样不仅能免除,还能获取荣华富贵,要不是甄宓敢报仇的话,那她在河北的娘家也会被灭族。
再说了,女子在古代社会,本来就没有什么能力,附庸于男子才能生存,就算想报仇,又有什么能力呢?一个弱女子能报得了仇吗?甄宓的丈夫袁熙和公公袁绍都不是曹操的对手,甄宓又能如何呢?只能接受自己的命运,为了好好活着,为了生命的权利,只能去取悦自己的仇人,这是大多数女子的命运而已。
三、女子无德便是才。
古代的女子大多是没有受过教育的,字也不认识,而且从小就被灌输三纲五常的儒家理论,即使有一些女子接受过教育,也不过勉强认识字,这些女子从小就被灌输类似于女子无德便是才,嫁鸡随允,嫁狗随狗之类的理论,没出嫁时,她们待字闺中,出嫁后,她们围着丈夫转,没有文化的女子叫她们如何反抗?
古代失去丈夫的寡妇
一般来说,懂得反抗的人都是有想法的人,要么为了某个理想,要么为了某个理论,同时还要有反抗的资本,在常年累月的同化教育之下,女子只知道服从,服从于自己的父亲、丈夫,甚至是仇人,她们如果被人抢走,除了服从,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资本,在思想上,她们不敢反抗,在现实上,她们没有能力反抗。
所以,历史上大多数女子即使自己的丈夫被杀,自己被人抢,也是不敢反抗,当然了,这个事也不是绝对的,也有男子在自己丈夫被杀之后,不愿意服从仇人的,这样的情况只能是女子了,这种现象在古代被称为烈女。
比如《后汉书 列女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个吴许升的妻子叫吕荣,丈夫被强盗杀了,官府抓住了强盗,吕荣亲手把杀他丈夫的强盗给杀了,后来又有强盗想要侵犯吕荣,强盗对吕荣说,只要你服从我,就免你一死,但是吕荣不愿意服从,于是强盗杀了吕荣,吕荣就是烈女,这种事迹相对很少,而且要牺牲生命,没有多少人愿意。
历史上刘禅的真实水平如何
不装疯卖傻,岂能安然无恙?
你们的宝宝刘禅执掌蜀国有41年,这是什么概念,比吴国那位老不死的仲谋还多18年。说他是明君,那显然得有一大批人来骂我;说他昏庸,但他的所作所为又“配不上”昏庸的字眼。我们之所以不喜欢他,更多的是受到了《三国演义》中他信任黄皓排挤北伐派以及著名的“乐不思蜀”事件,“扶不起的阿斗”也运用而生,但事实真如小说中那样吗?下面车逻辑从几个方面来戏说一下我们的蜀后主,说完大家再来鉴定。
一、胆敢怀疑朕智商者,斩!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中有“刘备摔阿斗”这一幕,而网上有某些脑洞达人给出了更深层次的解释,为什么小说中赵云能在曹军中七进七出,是因为怀中的阿斗本就是真龙附体,冥冥之中一直在庇护赵云。等到长坂坡救出阿斗交于刘备时,刘备摔阿斗,阿斗体内的真龙受到了惊吓跑了出来,又俯身到了赵云的铠甲中,因此后期的赵云依然是常胜将军。我们可怜的刘禅宝宝不仅没了护身神龙,连脑子都有点不灵光了。
好了扯完了犊子,我可以明确告诉你,赵云七次中出曹军就是杜撰了,而摔阿斗那更是不可能,所以我们可以断定,阿斗不是傻子,至少是个正常人。
二、不仅刘禅知道自己不傻,孔明也知道刘禅不傻
《三国志·后主传》里有这么一段耐人寻味的话: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
这段话的大意是孔明爸爸有一次对着射援夸阿斗,说这小子智商可以啊,知道自己拿技能打建筑能回血,还知道出不死鸟啊,这要是打团绝对不坑。然后射援把这番话又转告给了刘备,皇叔高兴极了心想这下自己能安心打野了。我们知道孔明当时已官至丞相,无需谗谀之词来再谋高位,有此可见孔明的这段话确实是发自内心,也间接说明了刘禅无论是走位还是意识都是很不错的(本段的背景选自王者农药,不懂的同学会有大神在评论区为你解释的)。
帝王家的孩子教育水平一定得跟的上,刘备敢把“封禅永理”的大志押在刘禅也能说明刘禅的确有过人之处。长子刘封是养子,后期坑死了他二叔,被赐死,刘永和刘理又洽洽酱油了,这一点,也成了给刘禅“翻案”的一小关键。
三、匡扶汉室,何人出战?
刘禅和臣子们的关系一直很微妙,敢于放权是阿斗的一大特点,不客气的说,后期蜀国的气数完全和刘禅用的人挂钩。刘备刚去世时将刘禅交给了诸葛亮,刘禅自知要想匡扶汉室就得有待他身边的臣子们,把大权交给相父,朕可以放宽心啦。但相父老矣,诸葛亮死前也给阿斗安排好了继承人:
福谢曰:“福奉天子命,问丞相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适因匆遽,失于谘请,故复来耳。”孔明曰:“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孔明曰:“费文伟可继之。”福又问:“文伟之后,谁当继者?”孔明不答。众将近前视之,已薨矣.。
蒋琬费祎这两人虽然属于不愿意北伐的守城派,但骨子里还是很佩服诸葛亮的,蒋琬甚至还在众人面前说自己确实不如诸葛亮。从蒋琬到费祎到董允,这些人都对阿斗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年迈的蜀国似乎稍微安稳了一些。等到这些人都去世,阿斗感受到了一种可怕的温馨,可怕的是得力的臣子们都走了,温馨的是自己却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由感。这时候,小鲜肉黄皓出现了,虽然和阿斗相比缺了点肉,但黄皓却知道阿斗想要什么,想玩什麽,今天想吃什么。阿斗很高兴,不仅给黄皓加官进爵,还让其处理朝政之事。诸葛亮虽然走了,其徒弟姜维可是还在,继丞相之遗志,讨篡汉之逆贼。伯约不死,北伐不休,北伐对蜀国资源的消耗是显而易见的,但综合能力不足的蜀国又没有资本和其他国家拼后期。朝堂之中反对北伐的声音越来越多,这时候颜值担当黄皓又站了出来,公然排挤姜维。姜维也不是好欺负的,见一宦官居然如此嚣张,就启奏刘禅建议将其处死,但阿斗不忍心,就让黄皓给姜维道个歉就草草了事。当黄皓用娇滴滴的声音给姜维道歉时,姜维也意识到黄皓的党羽已经遍布朝堂了,他抬头望了望天空,觉得有些对不起孔明。
四、别打脸,我投降还不行吗
有来报,邓艾钟会领兵将两路攻打成都,姜维听闻立即上书刘禅命其做战斗准备。这是黄皓又用很娘的声音悄悄告诉刘禅:“宝宝掐指一算,敌军不会来”刘禅大喜,该吃吃该喝喝,也没把这事告诉其他大臣。等邓艾父子阴平进入蜀地时,刘禅懵了,那怎么办,投降还能少挨打。邓艾也懵了:“我的四十米长的大刀刚出鞘你特么居然投降了!”或许刘禅此时真的不想匡扶汉室了,亦或者刘禅在继位之初就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刘禅投降后在洛阳参加了大型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并获得了与导师司马昭同台对决的机会。世人都说回家好,我觉得洛阳风景也不差,火锅吃腻了我吃吃豌豆饭也不错。关于“乐不思蜀”事件,有人认为刘禅真的没心没肺,还有人认为他是在为了保全自己而装傻。但无论怎样,刘禅以“安乐公”的身份在洛阳活到了64岁,也算善终吧。
五、世人接错看我
滚滚三国,冲走了多少英雄好汉,乱世多年,最终三家归晋。无论内忧还是外患,当时的蜀国都拼不过历史的潮流,或许刘禅心理也想喊出那句亡国之君想喊出的话:“再给朕500年,朕定还你个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