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与砍杀2怎么看哪个国家强大
看它有多少城堡,村庄,家族,越多的城堡,村庄,家族就代表这个国家强大!瓦兰迪亚拥有砍2最多的家族,可谓是人多势众,并且坐拥大陆西海岸,接壤国家只有巴丹和西帝国,地理位置优越,开局的敌人斯特吉亚也是相对比较弱的国家
骑砍2单手斧哪里买
骑马与砍杀2游戏中想要购买单手斧可以去巴丹尼亚处寻找武器商,在该武器商处可以花费来购买单手斧。作为一个在与盾牌搭配后能攻守兼备的装备,单手斧在战场上可以发挥出无以伦比的威力。
二战期间一名士兵押送上百名战俘,为什么没有人反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沉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波及区域最广,伤亡最惨重的战争。战争期间共造成超过9000万人的死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蒙上了沉重的阴影。在二战中,前期轴心国猛烈扩张,同盟国节节败退,大量同盟国士兵沦为战俘,比如苏联,比如。而后期同盟国节节胜利,又有大量的轴心国士兵被俘虏。而在双方士兵被俘虏时,经常会出现一个士兵押着上百名战俘前往某地的情况。奇怪的是,明明俘虏的人数远远多于这些押送者,却很少有人振臂一呼群起反抗。尤其是南京大期间,数十万的士兵就被少量的日本兵押着然后集体被杀,让所有人震惊不已!那么,是这些士兵丧失斗志了吗?为什么不反抗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1、被俘前已经丧失了斗志俘虏们为什么不反抗?因为已经反抗过了。这就和诸葛亮七擒孟获一样,在前六次被擒时,孟获不服,所以诸葛亮不断将孟获放回,直到第七次孟获才真正的心服口服,真心归降诸葛亮。从孟获的表现可以看出:在决定投降时,内心已经决定不再抵抗,因为抵抗已经没有了意义。在二战前期,大量的士兵本人俘虏,其原因就是打不过;苏德战场上的苏联士兵之所以大量投降,就是因为无路可走。这些士兵不是没有抵抗,而是在抵抗之后才绝望地发现,抵抗下去只能是个死!所以,在求生的支配下,这些士兵选择了主动向敌人投降。在所有的抵抗可能都不存在的情况下,主动投降敌人成为唯一活下去的路。所以,这些放下武器的士兵已经不是真正的战士了,他们的身份已经转变成可耻的苟活者。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活下去。所以指望他们夺走敌人的枪,重新回到战士的岗位与敌人鱼死网破,是不现实的!说难听点,在他们主动投降前,那些誓死抵抗的战士们,已经为自己的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做顺民还有生还的可能在主动投降敌人后,这些人的命运只剩下一个,那就是乖乖做一个顺民。作为胜利者,当然是希望这些战败者乖乖听话,好执行他们的意志。什么意志呢?一般而言,战胜国会将战败国的俘虏们用在四个地方:一是将战败国的俘虏运往自己的国家充当劳动力,分配到艰苦的岗位上做工。比如苏联将关东军战俘拉往西伯利亚地区;二是将战败国的俘虏重新编成派往前线作战,这种情况在中日战场和苏德战场都有体现。苏德战争期间,有超过100万的苏联俘虏在德军兵力不足时被编入德军中参与对苏作战,这些苏联俘虏在作战中比德军还卖力,成为德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将战败国的俘虏全部押往集中营关押,这种情况在二战参战国中都有体现。关押敌方俘虏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作为要挟对方,或者以其中的人物与己方被俘人员做交换。比如德军曾想用斯大林儿子雅科夫交换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俘虏的德军元帅保卢斯。四是将战败国的俘虏全部杀掉用于震慑对手,消除潜在威胁。比如南京大,日军将南京保卫战俘虏的士兵统统杀害;二战期间苏联出兵波兰东部,将俘虏的20000多波兰军官在卡廷森林全部处决!应该说,如果选择做一个顺民,乖乖听从战胜国的意志支配,还是有很大的生还希望的。一般而言,即使在做苦力或者集中营关押期间甚至在做伪军期间死掉,也能比当场被杀掉多活一段时间。而反抗,就只能被杀掉,要知道,此时的俘虏们手中并没有武器,手无寸铁的他们反抗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反抗就立刻死,听话就可能活下来,相信大部分失去斗志的人会选择第二种!3、俘虏们内部互相不信任当俘虏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为了活下去。而反抗的目的是什么?取得胜利然后活下去。既然都是为了活下去,而且反抗的成本更高,更容易失败。那为什么要冒险去反抗呢?在电视剧《亮剑》中,魏和尚在的监狱里反抗,得到的结果是除了他,所有人都被杀害了。这充分说明:如果某些人想要反抗,那么所有的俘虏都会“遭殃”。那么这种情况下,会有多少人愿意跟着这个振臂一呼的人揭竿而起呢?只能说,很少很少。毕竟大家都是失去了斗志和尊严的人,就如同“堕落远比上进要难”一样,让他们重新拿起武器战斗,真的太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反抗的人反而成为异类。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反抗的人和押送他们的人并不能形成绝对优势。相反,在手无寸铁以及严密监视的情况下,这些激进者反而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状态中。所以,俘虏之间的不信任是难以反抗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自古以来,为了活命当逃兵的有之,打小报告的有之,对冒尖遮群起而攻之的有之。想要同仇敌忾做一件事,比如反抗,真的很难!4、对祖国高压政策的绝望这种情况出现在二战时期的苏德战场,当德军开进波罗的海三国时,面对的不是激烈反抗,而是夹道欢迎,很多当地人将德军视为解放者,对德军报以极大的支持。这种情况在乌克兰也大量出现,究其原因,是因为苏联的高压统治让苏联民不聊生。尤其是发生在1932年至1933年的乌克兰大饥荒。此次灾难共造成大约315万至718万乌克兰人死亡的惨重后果,苏联在此次事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重了饥荒程度,这让乌克兰人对苏联恨之入骨。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基辅战役苏联被击败后,很多被俘的乌克兰裔士兵,无需动员,他们就会立刻拿起武器加入德军反抗苏联。对于这些士兵而言,反抗斯大林,苏维埃才是最终目标。他们和德军站在同一条阵线,又如何会反抗德军呢?所以,让一个俘虏去反抗,有时候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多有疏漏,烦请斧正!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