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景帝削藩成功,康熙削藩成功,独独建文帝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反而失败了
谢邀@悟空问答。小哥出品,必属精品!为什么汉景帝削蕃成功,康熙帝削蕃成功,唯独建文帝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反而失败了呢?对于削蕃这件事,很多朝代都有,但是削蕃最成功的帝王当属汉武帝,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逐步瓦解诸侯王实力,举手投足间将强大的藩王势力分解,而汉景帝的削蕃虽然成功了,但是成功的过程非常艰难,其中也有很多变数,而康熙皇帝的削蕃,则是一步一步来,稳扎稳打,最终取得削蕃的胜利。要分析建文帝和汉景帝、康熙帝相比较,他削蕃的失败的原因,小哥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有二十六个儿子,除了长子朱标外,其他二十位儿子全部封王,朱元璋让这些王子分散在各处,共同护卫大明万世江山。但是朱标太子早亡,所以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年幼的孙子朱允炆,并且为了防止开国元老霍乱朝纲,朱元璋晚年对开国元老大肆,并且专门出版了一本《逆臣录》,力图为孙子朱允炆创造一个比较平静的朝堂。所以到朱允炆时期,能制约藩王的开国元老一个都没有,同时能征善战的将领也奇缺,但是因为朱标太子的关系,朱允炆的这些叔叔对于他继承皇位都是支持的。所以说,朱允炆登基的时候,朝中年龄大的臣子多是秉承儒家文化的老学究,年轻的都是一些没有什么经验的新进人员,同时各藩王在各自的封地拥有一定的独立,部分藩王镇守边疆,更是握有不小的兵权。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皇帝要削蕃呢?这件事可以从汉景帝时期力主削蕃的大臣晁错那里得到答案。“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少;不削,反迟,祸大。”也就是说,削蕃的根本原因是诸侯王势力太大,已经威胁到正统皇庭,有反叛的隐忧。朱允炆削蕃之“天时”朱允炆上任没多久,在他稍微熟悉了朝政之后,就急急忙忙的开始了削蕃大计,但是在哪个时候,他的叔叔们年龄并不是特别大,其中有四叔朱棣,更是雄才大略,假如朱允炆开始的时候没有削蕃,而是限制诸侯王的势力扩张,那么迟几年再削蕃,相信那个时候他面对一群老头子,削蕃的难度会下降很多。所以说,论“天时”,朱允炆削蕃没选好时间。朱允炆削蕃之“地利”朱元璋建国后,他把国都建在南京,南京的地形是以低缓丘陵为主,还有部分平原地带,而靖难之役,朱棣率领部队一路南下,直接打到了南京城,期间有大臣出去搬救兵,但是救兵未到,朱棣已经攻破金川门(守将朱橞和李景隆开门投降)。其实靖难之役和地利关系不大,因为朱棣从北平(北京)一路打到金陵(南京),历时四年,在这四年中燕军(朱棣军)也多次被朝廷击败。朱允炆削蕃之“人和”朱允炆削蕃之所以失败,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不和”,我们看看他是如何策划削蕃和经历靖难之役的。第一:削蕃太过狠辣。朱允炆削蕃的时候,开始的时候没敢对藩王势力最大的燕王朱棣下手,因为师出无名,所以他先拿其他藩王下手,他先削周王朱橚(朱棣同母兄弟),废为庶民。再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朱柏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齐王朱榑被软禁在南京;代王朱桂被软禁在封地大同。两个月后,明廷削岷王朱楩,废为庶人,徙漳州。大家看看,在外人看来,朱允炆这个做侄子的,居然逼的叔叔了,这事谁能看的下去?所以朱允炆削蕃太过狠辣,首先失了人心。所以在朱棣起兵的时候,有好几位藩王投奔朱棣,支持朱棣反叛。第二:军事能力差,军事调度不合理。在削蕃过程中,朱允炆做了一件错事,就是将朱棣在南京的三个儿子全部放回到了北平,这让朱棣没有了后顾之忧,这三个儿子如果作为,那么燕王朱棣大概率不会谋反。而在靖难之役中,因为朝中无将可用,朱允炆居然选择了李景隆作为作战总司令,率领大军征讨朱棣,这李景隆是个怎样的人呢?“本是纨绔子弟,素不知兵,寡谋而骄,色厉而馁”。李景隆根本不懂兵法,所以在和驰骋沙场多年的朱棣作战中,屡屡败北,李景隆折腾了几个月后,朝廷兵马也被败的差不多了,朱允炆急了,就派人和朱棣谈和,同时撤换了李景隆,任命盛庸为平燕将军,李景隆在返回朝廷的途中被朱棣打的丢盔弃甲,十多万人投降朱棣,这一趟出去,李景隆把朝廷的六十万大军折腾的一干二净。所以说,朝廷虽然人马远远多于朱棣,但是由于朱允炆不懂军事,启用李景隆这样的庸才,把朝廷的硬是给折腾完了,致使朱允炆的人数优势不在。第三:为人迂腐,太过于注重名声。朱棣军在和朝廷官兵交战的过程中,也吃了很多次败仗,其中一次,朱棣军被朝廷的大炮重创,要是朝廷官兵放开了打,朱棣很大概率要葬身战场了,但是因为朱允炆有道命令,所以官兵们都很顾忌,这道命令的内容是一句话:“毋使朕有杀叔父名”这句话对于朱棣有多么重要呢?南军将士惧怕朱允炆战后倒算,既不敢伤害朱棣,又难以活捉,只得放任自由;朱棣也恃此特权,单骑殿后,南军无可奈何。大家看看,朱棣在这条圣旨的庇护下,他是如此有恃无恐。最终朱棣无视朱允炆求和的建议,以“靖难之名”,耗费四年时间,经历数十次战斗,最终夺取了朱允炆的帝位,朱棣登基后,剥夺了朱允炆“建文帝”的封号,重新整理朝纲,定年号为“永乐”。雄才伟略的朱元璋估计做梦都没有想到,引起大明王朝皇权的最终是叔侄之争。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朱允炆削蕃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占据“天时”和“人和”,而“人和”又是重中之重,朱允炆失“人和”,有他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其中又以他自身的原因占据主导地位。谢谢大家。整理不易,还请朋友们多多点赞支持小哥原创。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